为加强墒情监测技术研究,做好农业用水评价,探索因墒补灌技术模式,全国农技中心于12月12日在重庆组织开展墒情监测技术研讨。来自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、吉林省农科院、河北省农科院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和河南、内蒙古、湖北、重庆的节水技术人员交流了2019年墒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,研讨了基于仪器法的田间持水量测定、墒情指标体系建立和农田水分生产力监测方法,提出下一阶段加快墒情监测工作的建议。
大家认为,墒情监测是节水农业的基础工作,通过定期测定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,结合作物长势长相等,建立墒情评价指标体系,综合判定和评价土壤墒情级别,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特别是今年下半年,长江中下游出现持续干旱,墒情监测为抗旱减灾提供了及时的数据支撑。
会议提出,要进一步完善全国墒情监测系统,继续开展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田间评测和比对,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做好仪器设备标定和校正,促进墒情监测设备质量提升和产品更新换代;组织新技术、新方法田间试验,利用自动仪器测定田间持水量;开展不同区域、不同作物墒情评价指标体系、测墒灌溉制度、农业用水效率评价等试验研究,夯实墒情监测工作基础。